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三伏天艾灸的三大好处 艾灸后的各种反应和注意事宜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22:54:22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艾灸的好处有很多,艾灸是个神奇的东西,特别我一灸关元后腰就感到发热了,和老师讲的一模一样。还有就是明明是夏天,艾灸途中反而还流汗少了。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三伏天艾灸的三大好处,艾灸后的各种反应和注意事宜。         三伏天艾灸的三大好处

  所谓“三伏”,是指7月中下旬,气候渐热属初伏,8月上旬为中伏,8月中旬为末伏,气温最高,三者统称“三伏”。 女性大多体寒,建议多用艾灸灸肚脐,用来改善宫寒等状况。有助于改善痛经。

  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充盈元气阳气

  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3、修心养性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艾灸后的各种反应

  1、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 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3、 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4、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如果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5、 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 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艾灸五大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宜

  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1、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2、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在家里做艾炙养生,大家是否知道艾炙时要注意的地方呢?

  1、注意保暖,艾灸的时候,任何时间任何季节不要碰冷水,寒气会从扩张的毛孔进入体内。

  2、太饥太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3、艾灸期间不要生气,生气会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而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4、艾炙前后要多喝水,注意要饮用温水,可以适当加些蜂蜜;

  5、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1小时后,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7、艾灸的时候,可以泡热水脚,水温要高于50度;艾炙时最好不要做面膜;

  8、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

    非精制艾绒是不能长期艾灸的,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劣质艾条艾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艾绒杂质太多的话,就象用火烤弹簧,筋会变松弛,表现就是起床、起坐无力,阴茎、阴蒂勃起功能障碍。

上一篇排毒减肥凉拌菜食谱 排毒减肥茶的做法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